武術,是從文化中長出,本身並不自外於文化。所以傳統武術,與儒釋道的文化與修練方法,本就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鶴拳站這個三寶聚會,或者說是立禪,我覺得是共法而非獨有,只是教這個學生可能會流失,或者是只教給親近的學生,其它外圍的就不教這個了。
我看太極、形意也是有這個無極式,只是他們一般沒有特別拿出來站這個椿。但也不是真的沒有,可能就有練沒有對外講而已。像薛顛的形意拳講義有講這個無極勢是拳術的開始,他說很重要,但書中沒講要拿出來站這個椿。好在李仲軒的回憶錄講了,薛顛這個椿要站到二小時才算合格。古人常常這樣,給你東西沒給你火候,讓你知道可是沒有要讓你會,只有親傳的才知道火候要多少,導致後世練不出來。
三寶聚會按照二高傳給洪老師的站法,是比較偏向安般法門。不過我們按照佛法,修定是有十念之法門,看各人偏好,也不一定只能念安般,宜何法者用何法,中間亦有對治考量,還是要看人,只是安般法門是好教好學,也是武術上最常用的法門了。亦可參考孫祿堂無極式的站法,其實道理是差不多。
註:十念法門: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
洪老師早年二高師有要站,後來理事長北上開館時,洪老師去幫忙,也被要求上課前先去站,站完再幫忙帶學生。理事長晚年時不教站,洪老師有當面問過理事長,理事長是說:賣共…。這方面有師兄請教過陳明崙老師,陳明崙亦說鶴拳是要站的。
練站的道理一方面是在修止習定,一方面在調正身體。有點像在養劍,養鋼材,就是要慢慢沉澱,萬物將自化,這個要看老子道德經、呂祖百字銘、靈源大道歌及洗髓經…等等,互為參考。
以縱鶴拳而論,站為止,三戰為觀,止觀為一體之兩面,不可偏廢。不站則無定水滋潤,焦芽敗種難成大器。當然,止中亦有觀,觀中亦有止,非可一概而論。只打拳不站椿恐有:「只道行禪坐亦禪,聖可如斯凡不然,萌芽脆嫩需含蓄,根識昏迷易變遷。」之病。
洪老師是希望我們一天早晚各站一個小時,只是現代生活中也不容易做到,也是要有這個福報才行。在忙碌的生活中,可以擺平工作跟家庭,還有精神可以好好站一小時,也是上輩子有做好事,有清福可享才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