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5日 星期四

臺灣的鶴拳與縱鶴

 

因早期文獻不足,筆者亦非武林中人,鶴拳只練過縱鶴,於其他支派就僅以手上資料及網路資料加以整理,不足之處還望海涵。

台灣的鶴拳,依傳入早晚,最早為明鄭時期的勤習堂太祖鶴系統,此派因隨鄭氏來台,為最早有記錄傳入台灣的拳種。此派亦奉白鶴仙師、方七娘為祖,但因陳永華為明鄭軍師,故亦以陳永華為白鶴仙師,以陳永華為主。但依記錄,明鄭來台之時,亦有方七娘之徒白戒隨從,故要講陳永華為白鶴仙師,傳術給方七娘,於時間上是有些勉強,姑存其說。此派因有反清復明的傳統,故於廟會陣頭、舞獅等暗中訓練民兵的陣法文化,多有保存,又因在台時間長久,隨廟會文化深入民間,又因地方不同演化多樣,如獨腳鶴、長肢鶴、太祖化鶴…等等,各位如果在廟會看到鶴拳表演,大概和這派有關。

而明鄭期後,清朝海禁期間,中國福建的鶴拳又依傳習體會或各人長處不同,演化出飛、鳴、宿、食等鶴拳,依照劉故老先生出的書所公開的食鶴拳經,大概與我們所習的縱鶴非常相近,應是同一系列的抄本,所以飛鳴宿食應本是一家所化。大概到清末,主要是日治時期,台灣與中國的海運又比較暢通,又開始有中國方面的鶴拳老師來台授藝,其它派別的鶴拳才又傳入。在中國的鶴拳因為方七娘之後就沒有反清復明的色彩了,清朝對台灣是睜一眼閉一眼,當成化外之地,中國本土如果搞反清復明,大概是要誅幾族的。鶴拳在脫去反清復明色彩之後,也就不用隱身在民間信仰之中,主要就單純傳授武術,就比較沒有陣頭、獅藝之類的傳承。

而本社所習練的縱鶴,為清末方世培所創,其所本應該是飛鶴與宿鶴之傳承,不過這個也沒有文獻証明,只知道方世培從學於李氏,但李氏所傳為何種鶴就沒有太多記錄。苦練多年後,經茶山天竺寺大德指點,創出縱鶴。不過因為拳經仍然沒改,跟食鶴公開的那份大同小異,筆者猜測是受指點,終於搞懂拳經上那幾句話要怎麼練,才開創出縱鶴震身之法,當然,以上也沒有文獻証明。方世培祖師主要可靠的文獻,要參考清末民初林琴南所出的技擊餘聞。

縱鶴在台灣的傳承,主要有台中二高張常球一脈,張常球係方世培的外娚,最早來台,傳人目前多以白鶴拳自稱。再來是虎尾二高林國仲一脈,本社即傳習自虎尾二高師再傳洪宗基老師一脈。另外還有方世培孫子阿鳳師來台遊歷時,在高雄傳下阿鳳師一脈,亦有留下拳詩拳經為証。

縱鶴主要在練縱身發勁,大部分的功法都是在輔助訓練發勁的,對於鶴拳手法,雖然也有練,但是主要還是以開發縱勁為本,包括單練與對練。也可以從三戰的比較中看出這一點,鶴拳各家皆有三戰,各有異同。以縱鶴的三戰而言,跟其它家相比,是刪除了大部分的肢手,專門鍜鍊吞浮吐沈四功四法。以三戰拳母的地位,可以看出縱鶴的核心就是在練發勁。雖然很多拳種都有練發勁的方法,但是筆者以為縱鶴是比較容易練出來的,因為東西已經刪到很精簡了。基本上只要三寶聚會、水肢、三戰這幾項一直練,就可以練出來,不過也是不簡單啦,都要出一身白汗才行。二高之子林英明曾向師兄說當年練三戰,練到走路都快溫落去(台語)。

不過可能因方世培家境富裕,不靠教拳為生,所以拳路皆以方便練習為主,沒有以觀賞的角度來設計,比較像鋼琴練習曲,而且是比較單調的那種,不是蕭邦練習曲,如果只想要學套路去表演的同學,可能就會比較失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40912迎新

  2024/09/12 週四上午9-11點 鹿鳴堂北側簷廊 歡迎有興趣的同學一起來參與 社員資格: 台大在學學生(社費一學期600元) 台大校友(社費一學期1000元) 一、本來是想說直接開練就好,不過想到鶴拳在大眾視角中是比較少接觸到的拳法,所以還是先規畫在迎新中把鶴拳各派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