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9日 星期日

發勁淺談



又到招生的時候,怕沒人來練,只好野人獻曝,來供獻一下淺見,看看能不能引起共鳴。

發勁這個說起來不神秘,道理很容易懂,只是練出來也是不容易,今天只講道理就好,悟後起修還是會比較有希望練成。

話說物理學有教,光有粒子性,也有波動性。其實力也是一樣,發勁主要是利用力學能的波動性展現,所以就不強調一拳多大力,這個不是發一個力量的概念,而是要發出一個波來。古人說發勁要支撐八面,你若是發出一個力,那動能為1/2mv^2,那個是有方向性的,不可能支撐八面,只有打出一個波,像敲鐘一樣,這個聲波是四面八方出去的,有波的概念發出來的力,也是如此,在身體中是四面八方出去的,只是還是需要一個介質,把這個波傳到對手身上,也就是你自己的手。

所以要發勁有兩個條件,首先你身中要有一個波源,第二,你的身體要練成良好介質,讓這個波可以傳出去,其實這兩件事是一件事。可以想像身體是一把弓,筋是弦,骨是弓。大部分的人第一筋骨分不開,第二筋打很多結,所以勁發不出來,只能把弓當成棒子去打人,沒法把箭射出去。拳諺講:束展之下敵命亡,這個一束一展,也就是一密一疏,也就是造了一個波。所以講皮打筋抽震死牛,這個也是波的概念。所以傳統武術會花很多時間在打開這些筋與骨,這個要花很久,各門方法不同,以縱鶴而言就是要操五形手及三戰,五行手不是會練就行,要每天一千下操長時間,主要就是要打開筋骨,這個沒辦法跳過,除非你是天生的武學奇材…

會發勁了,再來就是要講究發對時間,發對距離,避他力頭,趁他力後,如俞大猷劍經所言。這個方面鶴拳主要是在各種搖肢牽打中練習,所以講要好三戰討,要會搖肢牽打提。實戰中如何得機得勢,這個要在搖肢牽打的對練中體會。

不過也不用練到筋骨全開才會發勁,開得少也可以發,只是弓比較小,當然威力就比較小,弓愈大當然威力就比較大。能懂這個道理,走上這個路,雖然剛開始很遜,都打不過別人力氣大的,但有恒心練,慢慢會勝過他們。

當然筆者也是業餘練拳,也是還在努力,只是道理大概是這樣,不離物理學,沒有什麼好神秘的,練方就各家不同,我只知道縱鶴怎麼練,其它拳術沒有深入研究,就不清楚了。有興趣,有恒心的同學可以來練啊!

2025年2月8日 星期六

縱鶴拳的教學結構



有人說明清傳統武術的演變主要是套路化變明顯,明朝之前的武術是比較沒有套路的,比較像日本武術以技法教學為主,清朝武術教學中,則以不同的套路教學,做為程度的分級。因為鶴拳是創於明末清初,所以套路在鶴拳中的重要性也就沒有很高。要觀察明朝武術教學的體系,或者可以參考一下日本空手道的體系,日本雖然自唐手道之後有自己的演化,但是日本重傳統的習性還是保留了早期武術重技法對練的特性,套路的重要性沒有太高。

縱鶴的話,大概基本的五行手之外,重要的是搖肢牽打的對練,二步、四步、五步都有對練的牽打。套路大概是手法單套熟練的話,再組裝起來就是套路,所以重點還是在磨練單招基本動作,單招磨出來,三戰又有體會,接手才能表現出鶴拳的東西,如果只練套路的話,很難在應敵之中表現在自身之上。

推想可能是在清朝乾隆之後,日漸承平至道光末年,大概近百年,無處用兵,造成習武人口大減,教學者必需廣編套路,增加學習年限,或增加繳學費的動機以維持生計,造成傳統武術把技法套路化的趨勢,當然以上還需考証,並不一定如此。

不過套路對武術廣傳還是有幫助的,教學者先教套路,就像古時私塾先給你背個三字經、千字文,先篩選出比較有天分的,再往深處教,沒天分的就繼續打套路就好。

套路就像文章,單招就像單字片語,學個語文總是從單字片語開始。如果學拳一開始就丟給你一個高大尚的大學中庸去朗誦,縱然唸成頭頭是道,但是其中道理也是難吃透。不如老老實實背單字,遇到老外至少還能應付兩句。學拳老實說也是這個樣子,教套路如果沒有詳細一招一招拆,或是拆了沒有逼你一招一招單操加對練,真要用時,是用不太上的,要練到想都不用想,像罵三字經一樣自然才行。

雖然清朝之後走向套路化,但是有真傳的門派還是有真東西的,要再另外拿出來練,這個又是古代人的心機了,只收學費但不想教你真東西的,就給你樂呵呵打套路,要教真東西時再關起門來教,這也造成後世雖然會打套路的人很多,但是能有功夫的人愈來愈少,以至於湮沒失傳,至堪浩嘆…。

受到電影影響,現代人有時候已經以為學拳就是學套路,其實套路只是總結一下,重點還是在單招。結果很多人以為自己會打套路了,就在想學下一套,沒有在單招上好好下功夫,學到最後還是沒有功夫,還是要參照孔子的盈科而後進才行。

2025年2月3日 星期一

113-2課表與招生

 

快開學了,來排一下課表,我們這種社團可能杜鵑花節之前很難招到新生,不過杜鵑花節之後才迎新,只能上八週就放暑假了,要教完三戰真的很有挑戰,如果有心要探究鶴拳的同學,其實可以一開始就加入我們喔!社課時間一樣是週四上午9:00-11:00,鹿鳴堂北側簷廊,虎尾二高系統的鶴拳,歡迎同學加入!



2024年9月9日 星期一

20240912迎新

 

2024/09/12 週四上午9-11點 鹿鳴堂北側簷廊

歡迎有興趣的同學一起來參與

社員資格:

台大在學學生(社費一學期600元)

台大校友(社費一學期1000元)

一、本來是想說直接開練就好,不過想到鶴拳在大眾視角中是比較少接觸到的拳法,所以還是先規畫在迎新中把鶴拳各派及本門縱鶴拳的歷史大致介紹一下,畢竟我們是鶴法研究社,除了練拳之外,也是要知道一下歷史源流比較好。


二、練拳之前,會先簡介我們縱鶴拳的大致修練體系及方法。主要是三寶聚會、水肢、三戰之間的關係,盡量讓大家先理解為什麼要這樣練,為什麼不要用力…課程的安排我們之前有請示洪老師,老是說可以教快一點,不要讓人家說我們縱鶴進度很慢。所以我們把核心的東西都濃縮到一學期中帶完,第一個學期加入本社可能會覺得進度很緊,但是第二學期就會進入複習與修正的階段,看大家程度再往下帶。

三、分享我們教練群是如何利用課餘、或工作家庭之餘來練拳,主要是以縱鶴拳為例啦!因為其它拳術我們也沒有練,體系不同,沒練過沒辦法講實際經驗。主要我們這一代是台灣從農業社會轉成工商業社會的一代,生活方式和洪老師那代不同,練法也必需轉變,因為生活資源不同。洪老師以前練拳的年代,是沒有放六日,天黑就沒有電燈,晚上都是用電土照明,他們週一到日每晚都練7-11點,只有大節日才休息,這樣練出功夫來的。我們這一代時間比較破碎就要改成某一些東西用完整的時間練,某一些東西就用零碎的時間練,然後對練沒辦法這麼多,單練的東西會練比較多,努力把握時間,慢慢把東西磨出來,我們認為這些是對現在這個時代有興趣練拳的人,比較值得參考的東西啦!


四、最後還是要帶一下三寶聚會,雖然這個是最容易讓學生跑掉的…,可是洪老師之前在帶我們的時候很堅持要站三寶聚會,學生跑掉也不在意。我們的經驗是能堅持站下來的,一定都能出功夫,即使原來先天秉負不是那麼好。主要是三寶聚會沒有站,三戰很難有體會,這個實在沒辦法。下面再附上洪老師講三寶聚會的影片:



2024年9月6日 星期五

2024社團博覽會


 台灣在地但又神秘的鶴拳,歡迎有興趣的同學來找我們聊聊天,椰林大道攤位31,2024/09/07,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喔!

2024年8月24日 星期六

我適合練鶴拳嗎?

 


以傳統武術而論,每一門拳術不只是招式風格這些外在元素,更重要的是每一門的訓練會關連到這一門的預設打法。當然,有些傳統武術已經沒有打法了,失傳了。但是理論上訓練是和打法相關的。所以武術的訓練會影響到你的打法,因此這個打法是否適合你,或你是否喜歡這個打法就需要考慮了。

以現在電影風潮之下,八極、詠春、形意的打法大概一代宗師表現不少了,八卦的打法,老實講,youtube上也有不少可以參考的。不過鶴拳的打法就比較少影片可以參考,之前youtube上有一個介紹馬來西亞泉州少林鶴拳的,裡面有一個八十幾歲老先生,打法有彈抖的鶴仔味,但他好像沒有發勁,就純打法。另外有一些南派螳螂的影片,打法也和我們有像,大概這些源自中國福建的武術,打法都有共通之處,不過影片資料相對其它拳種的確不多,特點大概還是在接肢見力化力、尅力、生力、棄力,以彈抖震身破敵之手法為主。電影我看過的,比較有鶴味的,大概就劉家良醉猴在被弟弟暗算,在橋上一招逼退眾人那招,有點像我們的拆肢,其它好像就沒看過比較有鶴味的了,也有可能是太久沒有看電影了…

主要是打法習慣會滲透整個人的神氣行止,比寫書法影響大,書法可以二王、顏體換來換去,拳術一般我們業餘的,就一門深入就不錯了,很難能練多門又能練進去的。當然,若是一門練透了,要多兼幾門也是可以,拳術到最高深是有共通的,如果你到了那個程度,再回來看,每門也是不難,不過初學還是以一門深入比較容易有功。

另外要考慮的還有練法,比如鶴拳與通臂是有一些像,但是通臂屬猿猴類拳術,在肢體自由度上比較高,打法也比較多跳躍。鶴拳雖然也是以練單招操手為主,但是比較重法,肢體上給的自由度就比較少,重視墓碑身,平正為主,不走奇險,打法以陣地戰為主,比較少跳躍進擊。練通臂有時甩來甩去很開心,鶴拳就比較像在唸經,要耐住性子。

再來還有時間、空間,每門拳術要深入都是要花時間下功夫,不過又各有不同。縱鶴的好處是真的拳打卧牛之地,只要一張瑜伽墊的大小就可以練三戰了,超級適合寸土寸金的現代都會人士。有完整的時間的話,可以練三戰三寶聚會,沒有完整的時間,可以加減操水肢及各種單操,有拳伴的話可以搖肢牽打,沒拳伴的話,有一些對牆練對樹練的東西可以練。具體要花多少時間,要看你想練到何種程度,以二高師的兒子林英明的練拳經驗來看,他大概一天八小時,操四、五年,十八歲就代父巡館、應接挑戰了,不過據說是練到吃飯拿筷子手會抖,走路會腳軟的程度就是了,以這個數據而論,大概是一萬小時的高強度訓練可以練成,我們業餘愛好的話,就每天空閒時加減練,朝夕勤練百年身,身體是無價的,久久也是會有不同,練進去就會知道,時間沒有浪費,這個練法已經是捷徑了,只是比較無聊。

李存義在其岳氏意拳五行拳精義一書中言:「人情之所樂觀而致意者,在濃不在澹,在博不在約,在急不在緩。孤幹無枝之喬松,固不若鮮花翠柳之快意,迨經酷霜冒嚴雪,孰為後凋?可斷言矣。形意多單勢,平時練習之正則也。」共勉之。

2024年8月17日 星期六

縱鶴拳的武學結構元素

 

一門武術,通常會基於每個拳種的戰術設定,把實戰中可能會用到的元素,放到平日的練習中,讓學者由平日的練習,慢慢建構完整實戰中的元素。

最基本的,就是直勁、橫勁的訓練。打架一定會用上的就是直勁、橫勁,就像拳擊最常用的也是刺拳跟勾拳,一個投手一定會有的球路就是直球及曲球,此二者奇正相生,虛虛實實,構成整個戰鬥的主體。

最明顯的,形意拳以直為主,但直中亦有橫,八卦掌以橫為主,但橫中亦有直,故學者常形意兼修八卦。

縱鶴拳以直為主,五形手皆直為主,但直中亦有橫,比如武士刀,以直為主,但直中亦有橫。蓋人體以二足直立為主,直勁先天上大於橫勁,所以鶴拳五形手主要在練直勁,以直為正,橫為奇,所以鶴拳練習都從五形手開始,先正而後奇。


鶴拳的橫勁第一個會練到的,大概是圓手,不過其實一入門教的過門,就是橫勁的一種,只是這個勁是作用於自身,橫移自己身體為主,圓手才是以橫勁作用於對手,移開對手的攻勢。其實過門亦有如八卦掌的換掌,只是角度沒有那麼大,主要是鶴拳較少用摔法,所以角度沒有如八卦掌這麼大,筆者以為是福建南方地狹多溼,野戰的話摔法不易施展,容易踩到爛泥滑倒,所以傾向原地發勁,這是天侯及地形影響到武術的發展方向。再來是翅股,這個有點像用鳥翅膀打人,平常很少看到有人用這招,筆者只在相撲影片中看過,屬於近身的橫勁。其它篩浪手也屬於橫勁,鶴爪旋手也是,縮節手、拆肢也是橫勁的應用技法。


鶴拳跟其它拳相比是有一個特殊的:三戰拳母。把內功鍊氣一個拉出來獨立成一個項目。不過不要以為是練氣功就很輕鬆,練三戰雖然不用力,但是練下去也是很苦的,大汗溼了又乾乾了又溼,二高師的兒子林英明掌門曾說,其實三戰是最難的。洪老師說他們以前,可能一個早上就只練三戰,二高師也只有練三戰會親自下來調學生。三戰能生出鶴拳諸多手法,所有手法最後要合入三戰,所以說是拳母。這個過程非常不容易,要堅心苦心耐心及悟性,筆者也還在努力。

發勁淺談

又到招生的時候,怕沒人來練,只好野人獻曝,來供獻一下淺見,看看能不能引起共鳴。 發勁這個說起來不神秘,道理很容易懂,只是練出來也是不容易,今天只講道理就好,悟後起修還是會比較有希望練成。 話說物理學有教,光有粒子性,也有波動性。其實力也是一樣,發勁主要是利用力學能的波動性展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