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招生的時候,怕沒人來練,只好野人獻曝,來供獻一下淺見,看看能不能引起共鳴。
發勁這個說起來不神秘,道理很容易懂,只是練出來也是不容易,今天只講道理就好,悟後起修還是會比較有希望練成。
話說物理學有教,光有粒子性,也有波動性。其實力也是一樣,發勁主要是利用力學能的波動性展現,所以就不強調一拳多大力,這個不是發一個力量的概念,而是要發出一個波來。古人說發勁要支撐八面,你若是發出一個力,那動能為1/2mv^2,那個是有方向性的,不可能支撐八面,只有打出一個波,像敲鐘一樣,這個聲波是四面八方出去的,有波的概念發出來的力,也是如此,在身體中是四面八方出去的,只是還是需要一個介質,把這個波傳到對手身上,也就是你自己的手。
所以要發勁有兩個條件,首先你身中要有一個波源,第二,你的身體要練成良好介質,讓這個波可以傳出去,其實這兩件事是一件事。可以想像身體是一把弓,筋是弦,骨是弓。大部分的人第一筋骨分不開,第二筋打很多結,所以勁發不出來,只能把弓當成棒子去打人,沒法把箭射出去。拳諺講:束展之下敵命亡,這個一束一展,也就是一密一疏,也就是造了一個波。所以講皮打筋抽震死牛,這個也是波的概念。所以傳統武術會花很多時間在打開這些筋與骨,這個要花很久,各門方法不同,以縱鶴而言就是要操五形手及三戰,五行手不是會練就行,要每天一千下操長時間,主要就是要打開筋骨,這個沒辦法跳過,除非你是天生的武學奇材…
會發勁了,再來就是要講究發對時間,發對距離,避他力頭,趁他力後,如俞大猷劍經所言。這個方面鶴拳主要是在各種搖肢牽打中練習,所以講要好三戰討,要會搖肢牽打提。實戰中如何得機得勢,這個要在搖肢牽打的對練中體會。
不過也不用練到筋骨全開才會發勁,開得少也可以發,只是弓比較小,當然威力就比較小,弓愈大當然威力就比較大。能懂這個道理,走上這個路,雖然剛開始很遜,都打不過別人力氣大的,但有恒心練,慢慢會勝過他們。
當然筆者也是業餘練拳,也是還在努力,只是道理大概是這樣,不離物理學,沒有什麼好神秘的,練方就各家不同,我只知道縱鶴怎麼練,其它拳術沒有深入研究,就不清楚了。有興趣,有恒心的同學可以來練啊!